近日,《Science》专业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16.710)封面推荐武汉协和医院金阳团队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标题为「Autologous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based targeted chemotherap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中国科研团队首创的「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及它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的效果。
从原理上解释,「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利用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对肿瘤细胞的同质性使得肿瘤细胞可摄取更多的载药囊泡,前期研究表明摄取的载药囊泡可有效入核,降低抗药性,靶向消灭肿瘤细胞,同时生物免疫治疗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产生持久的肿瘤监视以防止肿瘤复发,这是肿瘤全新的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将靶向治疗、化疗和生物免疫治疗有机结合,并达到了靶向、低毒高效和激活抗肿瘤免疫的效果。
在临床研究中,11 例 MPE 患者接受了「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4 例患者完全缓解,6 例患者部分缓解,1 例患者无反应。客观临床缓解率为 90.91%。平均达到胸膜黏连时间为 7 天,其中 4 例患者仅 5 天即达到完全缓解,11 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240 天。
安全性方面,这 11 例患者整个研究期间仅记录了 6 起轻微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头晕,发热,恶心及呕吐等,安全性表现良好。
同时,研究者们详细描述了一例 56 岁右下肺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2016 年 7 月,患者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脑部增强 MRI 提示肺癌伴右额叶转移灶,诊断为右下肺腺癌 cT2N3M1(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脑单发)。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欠佳,食欲欠佳,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力显著下降,体重下降 10 公斤。
患者拒绝行专科化疗,血液 EGFR 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 不符合口服靶向药物治疗适应症,大量胸腔积液需持续胸腔置管引流,晚期姑息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无法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极差。
经 5 次载药囊泡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得以控制,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由上图可以看出,该患者经过右侧胸腔灌注载药囊泡治疗后,短期内即迅速出现该侧胸腔胸水减少、胸膜增厚包裹的现象,在治疗第 134 天患者 CT 显示出右侧胸廓容积缩小,最终随访该患者在治疗后共存活 9 个月,期间未使用任何肿瘤治疗,并且没有再进行胸腔穿刺抽液。
研究者们认为,本研究已初步表明,「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在动物实验及早期临床试验中可有效控制胸腔积液。同时,研究表明该技术还能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为解决恶性肿瘤的治疗难题提供全新的思路。
这一创新学术成果有望填补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临床空白。《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的 highlight 评价该研究技术是「披着羊皮的狼」,「过去已经发展出多种微颗粒和纳米颗粒材料,它们各有优点和局限性。但是该技术用来源于患者肿瘤细胞中的囊泡包裹化疗药物,改善了肿瘤内的药物传输递送,并在小鼠模型和肺癌胸腔积液患者中均取得了成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