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0Cm威尼斯龙门客栈
【南方网】癌症新疗法 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临床再迎新突破
媒体报道 2019-09-19 08:01:08 1210

9月7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CTS-2019)上,武汉协和医院金阳教授发布了一种将免疫治疗与生物化疗有机结合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据金阳教授介绍,目前他的团队正采用中国原研的“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并有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专业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并获得了当期杂志的封面推荐。金阳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参会嘉宾们的广泛兴趣与关注。
 
金阳教授指出,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是一项国际创新的理论和技术,它有机结合了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和化疗技术,以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释放的囊泡为载体包裹化疗药物,输注至患者胸腔内,从而直接靶向杀伤胸腔内肿瘤细胞,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炎性因子的释放,遏制胸水生成,克服了常规化疗所面临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同时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产生持久的肿瘤监视以防止肿瘤复发,为肿瘤的长期缓解带来曙光。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pleural effusion,MPE)也叫胸水,是指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胸水。肺癌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MPE的1/3,乳腺癌、淋巴瘤次之。MPE的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时间只有4~7 个月。“国内目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无具体的金标准方法,也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金阳教授告诉记者。
 
针对这种临床上的困局,“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出现给了患者更多希望。早在几年前,金阳教授团队将这一全新技术应用于胸腔积液的治疗,开展了一项单臂临床试验。这一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专业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并获得了当期杂志的封面推荐,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国内50家肿瘤治疗医院实施。据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论文成果数据显示,在临床研究中,11例MPE患者接受了“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4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患者部分缓解,1例患者无反应。客观临床缓解率为90.91%。平均达到胸膜黏连时间为7天,其中4例患者仅5天即达到完全缓解,11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40天。安全性方面,这11例患者整个研究期间仅记录了6起轻微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头晕,发热,恶心及呕吐等,整体安全性表现良好。
 
同时,该临床试验项目还详细描述了一例48岁肺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其已患肺腺癌8个多月,曾在多家医院接受了各种肿瘤免疫治疗,但治疗后胸水控制欠佳,仍然需要定期抽水,并不时伴随着胸闷胸痛、咳嗽、咯血。在获得“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临床试验治疗后,患者的胸水得到明显控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肺部CT及胸水彩超证明该技术具有抗肿瘤及促进胸膜粘连效应。目前该患者生存期已有800多天,大大超过MPE的生存时间。
 
“载药囊泡肿瘤治疗技术”形象来讲,就是将肿瘤细胞的外衣——囊泡“扒下”后,在外衣里“裹”上“炸药”——微量的化疗药物,再将载药囊泡输送至患者体内。包裹了化疗药物的肿瘤囊泡可以精准靶向至“敌人的堡垒”-肿瘤部位,如同“特洛伊木马”,经过“伪装”后可快速跨过城门“肿瘤细胞膜”,并在“堡垒大本营”-细胞核附近释放“炸药”-化疗药物,高效杀死“敌军”-肿瘤细胞。载药囊泡的治疗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改善胸腔免疫微环境,从而控制恶性胸腔积液。
 
这一新颖的学术成果随后迈入临床转化阶段,与全国1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转化。金阳教授是“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最早期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的团队在《Science》专业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临床转化研究论文《Autologous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based targeted chemotherap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影响因子高达 IF:16.710,并获了期刊封面推荐。这一临床转化研究成果的发布,为中国攻克癌症引起的胸腔积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有望改变当前这一病症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难点,成为一种突破性治疗技术。
 
这一临床转化研究成果的发布,不仅临床验证了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而且还为中国攻克癌症引起的胸腔积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有望改变当前这一病症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难点。
 
对此,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编辑部的点评中,将“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形象比喻为“披着羊皮的狼”,并评论指出“过去已经发展出多种微颗粒和纳米颗粒材料,它们各有优点和局限性。但是该技术用来源于患者肿瘤细胞中的囊泡包裹化疗药物,改善了肿瘤内的药物传输递送,并在小鼠模型和肺癌胸腔积液患者中均取得了成功的实践”。
 
“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应用范围并未局限在恶性胸腔积液,在恶性腹腔积液、胆管癌、肺癌等更多癌种及其并发症领域,“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也已成为中国第四代肿瘤治疗方法代表之一,在临床界开始逐步推广应用。据介绍,除金阳教授团队外,国内针对载药囊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也已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试验。目前,该技术已在安徽、湖北、深圳和天津4省市获得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批示,并已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启动技术的应用,率先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武汉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阳教授指出,各大指南中均提到治疗的统一目标是以最小的创伤减轻或消除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即均是针对症状的姑息治疗。针对这种临床上的困局,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出现给了患者更多希望。